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4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意儿。

    儿子这么懂事,吴诩心里十分高兴,再看大郎些的那封家信,更是感动。

    她都不记得前一世自己像大郎这个年纪的时候在干些什么,但是可以肯定,那时的他绝不可能远离父母,一个人挑起一个国家的重担!

    大郎在信里一点也没提及他听政、理事的辛苦,倒是一再表示自己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感到十分惭愧。此外就是关于二郎的一些琐事,太子殿下对自家二弟的工作水平表达了极高的赞赏之意,并希望吴诩和李小九能够给予二郎一些奖励!

    毕竟,二郎原本是不用留在长安的,可以像三郎一样跟在父母身边一起去公费旅游。但是,二郎却为了帮助兄长处理政事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太子殿下表示十分地过意不去。

    “大郎果然孝悌!”李小九陛下看完太子的家信,果然十分感动,当即让人准备了二十车江南鲜果、五十车锦绣布料和一百车各色土特产,全部送回长安,赐给太子和潞王。

    第二份家信自然是二郎李贤写的。

    吴诩看完后,神色变得十分古怪。

    “你也看看吧……”吴诩把薄薄的两页信纸丢给李小九,然后整好以暇地观察起他的表情来。

    李小九陛下狐疑地接过信纸看了起来。

    二郎的信中整篇些的都是他兄长这段时日的监国理政情况,除了公事还是公事,只在最后一页的最后两三行的位置提了一句,他家大郎在某日巡查大明宫建设情况的时候,无意中遇到一个颜色极好的小娘子……

    李小九陛下的神色也变得古怪起来。

    “九郎,你怎么看?”吴诩看李小九半天不说话,索性屏退了侍人。

    她一向觉得二郎那小子虽然面瘫寡言,可人聪明着呢,他不会无缘无故提及一件没头没脑的事来的!

    “这个……”李小九也有些迟疑,不好判断他家二郎的意思到底是他家大郎看上人家小娘子了呢,还是那个小娘子对他家大郎有不良企图呢?

    显然,吴诩也拿不准她家二郎是什么意思,两人大眼瞪小眼默了半天,只好让暗卫传信回长安,问问保护小哥儿俩的亲卫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除了大朗、二郎的家信,在长安留守的几位相公也都有书信传来。

    众人清一色的都是先恭贺天后娘子怀上贵主儿,之后就是对太子殿下一通称赞——倒是没提及潞王如何。几位相公之后就是讲近期朝中的一些重要政务通报了一遍,包括文学集《瑶山玉彩》的编辑工作,医药集《千金方》和科学刊物《农工集》的发行工作等,小李相公作为留守长安的众相公之首,着重表扬了崇文馆和六部的大小官员,其中还特别提到一个人,不是潞王李贤也不是周国公武敏之,而是崇文馆大学士杨思俭……

    这个人的名字吴诩似乎之前听到过,此人算起来还是武妈妈杨氏的远支亲戚,属于清流一派。

    杨思俭在崇文馆窝了不少年份了,在编书志史上颇有两分才名,这次《瑶山玉彩》的编辑工作也有他的功劳在内。即便如此,杨思俭也算不上崇文馆最有名的才士,要不然也不会干了一辈子老学究,还没出头!

    只是,小李相公特地提到他,总有他的用意……

    吴诩想不明白李三郎的暗示,李小九陛下却明白了!

    其实吴诩只要想阿韦等宫人一打听,就知道这个杨思俭为什么会这么被小李相公重视了。

    杨思俭本人是没什么好说的,就老学究一个,但他家有个小娘子在长安贵妇圈子里很出名。

    那小娘子不但容貌美丽,性子温柔,还是个小有才名的才女,与当年徐贤妃在闺中的声势不相上下。

    当初杨氏在给武敏之相亲的时候,就十分中意这小杨娘子,只是那小娘子年纪太小,杨氏又隐隐听说李小九陛下要留她做太子妃,只好怏怏放手。

    现在猛然有提到杨思俭来,李小九陛下不得不把这家伙的女儿跟他家二郎在家信最后的几句话联系在一起……

    看来,那些人打他的主意不成,开始打他家大郎的主意了!

    杨思俭这书呆子,竟然没发现有人在暗暗破坏他家小娘子的名声吗?!

    今年春天,李小九陛下因平倭一事,大赦天下,文武百官都加官一级,这杨思俭升到了从四品,不但被钦点参加文集修编工作,还兼任了卫尉少卿一职,掌管了禁中仪仗和武库。

    升官后不久,杨思俭就请了长安一些名士和不少清流到家中,为自家小娘子取了字,举办了及笄礼。

    杨氏小娘子今年才十四岁,按当时的习俗,这个年纪及笄算略早了一点,除非杨思俭已经看上了中意的女婿,所以才会这么着急!

    可是这一举动,一定会成为日后攻击杨氏不懂礼数的借口的!

    不说李小九陛下为有人暗暗算计他家大郎和杨氏小娘子的事感到十分恼怒,严令留在长安的暗卫严密监视长安和洛阳各大世家的动向,一有不妥,立刻回报!

    却说远在千里之外的豫州刺史明恪家,明氏夫妇也在为自家不孝子扬言要出家当道士而焦头烂额。

    最后,明氏夫妇不得不向儿子妥协,答应那熊孩子暂时不给他说亲,让他去泰山脚下的黄安县游学……

    再次用借口逃家的小明同学表示,这次他一定要亲眼看看大唐未来的英主到底长啥样!

    作者有话要说:要封禅了,于是小明同学又跑出来祸害苍生了xdd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