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七章:正衙常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为本来就是宰相了。

    而参知政事,平章事,枢密副使,这一类,是副相,一般加侍郎。但是,也有例外,有的还没有成为宰相,便加了六部的侍郎衔,一般这些人便是资历,威望卓著的人物,也就是下一批宰相的候选人。

    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长官,掌管着军事。枢密院和合并的中书省门下省,并称两府。但是现在赵光义却是用文官担任,也算是宰相一级的官员,但是却因为主管军事,不管政务,所以便显得权利小了一些。

    而扈蒙因为修撰《太祖实录》有功,升为了工部尚书,成为了准相,后他一起修撰《太祖实录》的,还有沈伦,李昉两人。而李昉本来资历也能做到宰相了,但是却是因为他本是南唐降臣的缘故,因此,三人当中,只有沈伦顺利晋升了宰相。

    所以,扈蒙的奏议,赵光义还是很重视,况且现在本来就是自己关心的问题。而这些个宰相们,却相当于后世风副县长一类的,分管着各个部门。赵普连忙站出来说道:“皇上,现在粮食赋税还没有完全收缴进京,要重修河中府黄河河工,恐怕力有不逮!”

    赵普现在也是挺无奈的,自己以前辛辛苦苦经营的关系,因为很长时间罢相的原因,现在早已经被排挤得七七八八了,现在的朝中,很多重要职位的官员,都是魏王赵廷美的人。他的势力便算是最为强大的了。

    遇到这个关键时刻,也只有自己出头了。但是,一个人声音,毕竟有限。现在赵普虽然贵为首相,但是却威望是大不如前。

    这个时候,却有一人站出了出来,说道:“皇上,现在正是快要入冬的季节,正是农闲时期,恰好可以征调民夫,依微臣看来,可以先准备一些物料,大约一个月以后,漕运转运衙门的粮税抵京,便可开始修筑!”

    赵光义一看,此人正是宋琪,宋琪掌管三司,却是三司勾都院的主管判官。说起宋琪,本来在赵光义继位以后,准备加授官职,却被赵光义做开封府尹时候,极其敬重和信任的两个人排挤,一个叫做程羽,一个叫做贾琰。

    程羽此人,擅长诗词歌赋,但是却不精通政事,然而遇到姓嗜学的赵光义,很是尊敬他。加上为人谨慎,姓情敦厚,因此赵光义继位以后,让他去做了开封知府,然后又回老家四川,做了成都知府。

    因为他姓情敦厚,就是老好人一类的,因此做知府的时候,和上下级,同僚的关系都很好,加上这是皇帝重视的人物,大家也愿意捧他一下。

    回京之后,先后做了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后来更是做了文明殿学士,成为了翰林学士之首。但是因为资历的缘故,和副相还是差了一步。

    而贾琰,却算是能力比较强的了,和程羽比起来,虽然才学差了一点,但是政务能力强,赵光义知道,江山是自己的,官职是别人的。所以,对程羽敬重是敬重,却不像对贾琰这样委以重任。

    赵光义继位以后,先是拜左正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没多久,便擢三司副使,成为朝廷赫赫有名的大员,只要再熬一下资历,过上个两三年,至少便能参知政事,做上副相的位置。哪知道,这个贾琰,没宰相命,没过一年,便死掉了。

    而正是两人在官家面前说了很多坏话,所以宋琪才捞了个三司勾院的位置。恰好三司衙门主管粮食赋税,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等,权利还是比较重大的。可见赵光义还是念旧情的。

    赵普正要反驳,却见卢多逊说道:“皇上,臣认为不妥!”

    赵光义又是一愣,这一向识时务的赵普,今天居然没有头一个反对,反而是该反对的卢多逊,却反应迟钝。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